作品相關 (51)
關燈
小
中
大
長江以南;若從大別山出兵,無法渡過長江便全部白搭。我又看了看地圖,說,“要不,幹脆先打蘄春。也不一定非要下城,拿下一兩個水寨就有船了。更何況江南的幾城還可以靠南海長沙那邊的水軍。南北兩面夾擊,切斷長江一切來往船只,行不?”
荀諶又是一笑,便道,“吾等意見相仿便好。”
荊州布局正悄然無聲地一點點展開。其實大多數事情我也並不知曉,只是偶爾聽荀諶或是劉備與我說上幾句。我隱約聽聞,五月中的時候,一直坐鎮江陵的徐庶便被調往安豐,而南海郡的戰船也正緩緩沿著湘江北上,一路開往長沙。不過士武他們似乎並沒有註意掩飾船隊北上,搞得江東那邊相當緊張,以為我們想對廬江動手;關羽人在襄陽,正虎視眈眈地盯著漢水北面的中原大地,哪裏有心思理睬江東派來的使者?於是一開始不免說得很僵,好在最後徐庶出面,親自去了柴桑給孫權賠禮道歉,孫權也好生接待他了,面子上倒也是一團和氣。聽得這些消息,我總覺得不安。雖說這一切都是我們設計好的,但怎麽總有點有意無意刺激江東的感覺?雖說孫權是一個很不靠譜的盟友,但我們似乎正在努力把他變成一個更不可靠的盟友。不過擔心也是沒用,我只能安慰自己法正荀諶他們有數的,知道自己做什麽。
六月底的時候,成都上下便又開始忙著備戰。上次曹操匆匆退兵只是因為中原的瘟疫;放著大好的戰局沒追擊,估計他還在不爽呢。如今他自己人已經到洛陽了,大軍已經開始在潼關集結,看來準備一路西進,直指臨渭。劉備向來不敢對曹操有一絲一毫的大意,自是要親自往臨渭防守。趙雲已經在臨渭守著了,劉備還打算帶上黃忠、魏延、黃權、陸遜幾人,並且還有意讓龐統和荀諶兩人一同隨軍。法正顯然有意隨軍往雍州,但劉備毫不客氣地拒絕了,堅決不聽任何讓法正隨軍的話。而到了七月份,法正的病情又有惡化的跡象,劉備更是擔心不下。他在給我吩咐任務的時候幾次說道,“只要是你與幼宰能處理的事,便莫要去打擾孝直。他若是閑著,書鳳不妨給他些無關緊要的文件書信看著,也省得他平日裏寂寞。只是那些繁瑣棘手的事,切莫教他知道!張老與備幾次叮囑,說是孝直就是前些日子太耗神了以致病情惡化,今後必得小心將養著,不可傷神。”
我自是每次都忙不疊地應著,心下卻總是擔心。我總有一種預感,雖然策劃了那麽久,也可說是算得面面俱到,但萬一蜀中冒出什麽意想不到的問題來,卻要怎麽辦?
七月中,劉備帥一萬五千大軍由成都出,一路北上往盤山迎敵。這一次法正病了,龐統荀諶也走了,於是成都之事主要都是靠董和一人挑著。好在這兩年來費祎一直在給董和打下手。有這個精力充沛的小年輕相助,我也盡量幫忙算算賬目,做做物流,也還算忙得過來。成都一切平靜,就是沒有多少前線的軍報。一直到了九月底我們才收到了荀諶的書信。信中也沒什麽真正的信息,只說在臨渭和陳倉之間河濱平原上紮寨,和曹軍隔著一條渭水對峙;他還說這一仗估計不會那麽快結束,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,並且可能漢中無法獨力支持糧草所需,到了秋天還需要我們往漢中運糧。到了十一月中旬第二封軍報才終於到了;渭水邊的對峙仍然沒有什麽變化,但看得出,這一仗十分辛苦。
終究還是人太少了,我有些憂心地盤算著。劉備一共帶出去一萬五千人,加上趙雲在街亭那邊的守軍,也就兩萬人;曹操的人數至少得是兩萬的兩倍吧?以少抗多,雖然是背險而守,也定是吃力啊。
我還沒來得及真得開始擔憂雍州的戰況,便在雍州軍報的兩天後收到一條讓人連吃驚的力氣也沒有的消息:益州郡雍闿聯合當地夷人頭領高定、孟獲等人作亂,已殺害益州郡太守正昂,越巂守將焦璜;寫信給我們的是永昌郡的功曹呂凱,信中還憂心忡忡地說道,永昌的南人亦是蠢蠢欲動。
我看完這封信後呆了很久。大概過了有足足五分鐘,我這才擡起頭來看面前的董和;他臉上什麽表情也沒有,但一樣能看出滿懷焦慮。我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問,“法先生知道此事不?”若讓法正知道這件事,他哪裏還能靜心養病?定會為了想出對策生生折磨死自己!可是這麽大的事,怎能不告訴法正?又怎麽可能瞞得過去?
董和亦是不由苦笑,低聲說道,“法將軍現在尚不知此事,只不知能瞞多久。夫人可有應對之策?”
“應對之策?”我楞楞地看著董和,腦子裏一片空白。
我深吸了幾口氣,逼著自己冷靜下來,盡量理智地去思考這個問題。其實這個程度的叛亂似乎比歷史上的那一次好些?至少如今交州和荊州都是我們的地盤,而荊州的五溪人和我們的關系很鐵;南中的叛徒不會有外援。不錯——五溪,還有交州。
“成都的兵馬有限,也對南中不熟,怕是無力討伐,”我說,“必須馬上聯絡荊州,還有交州那邊。五溪族人和南中諸族一樣,也是久居深山之中,甚至常與南中各族比鄰而居,再加上與五溪人友善的交州瑤族,由他們來平定南中是最適合不過的。他們不但能與南中諸族戰,待戰亂過去,他們也更能讓作亂的南蠻收心。”
頓了一頓,我終是加道,“這件事情,只怕還是得請諸葛軍師。他久與五溪族人共事,上次平交州百越也是他帶的軍。如今也沒有別人可以去南中。董先生,你覺得成都可有將領能平南中?”
董和斟酌片刻,說,“李正方在犍為,或可領兵退敵。”
“嗯,自然也要靠李太守,只是他沒有多少兵吧?”我又說,“我們可以湊點兵馬給他,讓他負責防守北面幾郡。支援力量一時半刻根本入不了南中,必須有人嚴防,確保叛軍無法逼近成都。不過總是需要外援的,也沒有比諸葛軍師更適合的人了。”
董和點頭道,“吾即刻修書於主公,言明此事及夫人所言對策;亦當修書雍闿,好言厲害,勸他歸附。”
“諸葛軍師那邊也送封信吧,至少知會一聲,讓他有心理準備。”
董和忙著寫信去了,而我則開始研究南中的地圖。當初還有電腦的時候我也沒顧上抄南中的地形圖,如今卻不得不用三世紀這毫無準確性可言的地圖。現在發生的事件貌似和歷史上的基本沒有區別?不過雍闿應該不會去江東了;他根本無法穿越整個荊州。下面一步他們要如何?自立一方,還是北上成都?我們又要如何應對?我拼命回憶著歷史中諸葛亮平南中的進軍路線,還有李嚴的防守位置,但是腦子裏只是一片空白。
其實我應該馬上把這件事告訴法正的。可是,他現在病成這個樣子,到底要如何開口?!
我還沒想好怎麽面對法正,城中已是流言四起。越巂離成都也不算太遠,平日裏頗有些人流來往;如今越巂有變,消息自然而然便傳到成都來了,本也不需多久。結果收到書信後也沒過幾日,就有法正府上的人敲我家房門了,說是法將軍有十萬火急的事情,定要請我過去一趟。
待到了法正府上,就只見董和也在,正坐在榻上,給半歪著的法正解釋些什麽。見我到了,他便說,“書信中所寫應對之策多出自賀夫人。既然夫人到了,還煩夫人為法將軍解說一二。”
法家的仆從給我設了座,還端來了茶水。法正做了個“請”的手勢,道,“望夫人賜教。”
看見他一副濃眉緊鎖,面色灰白的模樣,我忍不住吞了口口水,這才開始小聲解說。待我說完了,法正便點頭道,“夫人所想大致可行,只是唯恐主公不願調出孔明,反倒是從雍州退軍,親自南下平亂。主公在前線絕不能分神,更不能有一絲退軍之意。他若要退軍,以曹公之能,焉能找不到缺口追擊?若退,雍涼危矣!定要說服主公。”他頓了一頓,眉頭鎖得更緊了,良久喃喃道,“多謝幼宰和夫人為正釋疑,只是此人得容正再思量一番,明日便修書給主公言明厲害;雍太守處,正也當再發封信。兩位還請先回吧。”
我猶豫地看了董和一眼,但見他起身也只好跟著站起來,行禮告辭。直到快要踏出房門了,董和才輕聲加了一句,道,“事態雖急,仍望法將軍莫要太過操勞,好生休養。若是法將軍病倒,又有何人能保四方戰局?”
法正勉力一笑,說,“士元或是友若在,我倒也可安心撒手;如今卻是萬萬不能,自不會丟下這個局面便走的。幼宰且放寬心。”
☆、意想不到的盟友
漸漸步入十二月,成都也已開始飄落小雪。眼看就要過年了,但是南中卻只是越來越混亂。十一月二十的時候我們就派信使直奔永昌郡給呂凱回話,結果信使不足二十天後便狼狽歸來,說是越巂郡到處都是叛軍蠻夷,根本無法通過。而十二月底的時候,李嚴的一封信從犍為送到,說牂柯朱褒亦有反跡。李嚴信中還憂心忡忡地說,如今犍為只有兩三千軍,不足為戰,他只能嚴守僰道和靈山道關卡,以防叛軍北上。只是南中蠻夷熟悉地勢地形,又善於山中行軍,唯恐他們找到什麽小路突破。如今被高定握在手中的越巂郡尤其令人擔憂;他們離成都實在近得夠嗆。
十二月底的時候我們收到劉備從雍州發回來的信,說是已經讓漢中飛鴿傳書諸葛亮,令他赴武陵集結大軍,討伐南中;同時荊州那邊亦會聯通交州,讓士家直接從郁林發兵北上往益州郡討伐。只是荊州交州的大軍什麽時候才能到南中?畢竟還要集結人馬,備足糧草,更別說這遙遙千裏路途。再怎麽樂觀地估計,諸葛亮也不可能再入夏前趕到牂柯郡,到越巂更不知要何年何月了。這就是說,我們得在成都空虛的情況下支撐半年,不但得掐死靈山道,還得盯緊峨眉山一線,以防南人突襲。
盡管南中的事情已是讓我覺得焦頭爛額,但我仍是無法避免地註意到——劉備的信中還說龐統已經準備動身去襄陽和關羽會合了。
難道還要讓關羽北伐?難道還要準備著在荊州和江東大拼一場?天啊!這若真是鋪開來,我們面對的將是雍州,荊北,南中,和荊州四個同時進行的戰場!再一次見到法正的時候我終究沒忍住,也顧不上不該讓他勞累傷神什麽的,還是一股腦地將問題倒給了他。
法正默然片刻,隨後長嘆一聲,道,“如今南中生變,曹公若聽得風聲,在臨渭的攻勢定會更緊,而主公只會越發無心戀戰。主公在盤山據險而守,靠的本就是這一口氣。若是軍心浮動,主公心生退意,守不住臨渭和街亭,則天水三郡乃至涼州危矣!為了能牽制曹公,也給他點壓力,關將軍必須北伐。再者,關將軍的兵力空置著也是空置。”
“可是,可是,”我忍不住喃喃道,“諸葛軍師走了,荊州的防守立刻削弱一半。更何況諸葛軍師定南中也需要糧草,荊州還要支援關將軍,如果還得想著屯糧備戰江東,如果周轉?”
法正皺眉,低聲應道,“糧草確實是個問題。”他思索片刻,卻又開始咳嗽,嚇得我趕緊給他端茶。他只是揮揮手,卻並沒有接過茶水。幹咳了半天,他仍是續道,“荊州那邊還可從交州取糧,南中的戰役便要靠成都的府庫了。待孔明稍稍安定了牂牁,便沿僰道給他送糧。只是友若上次那封信你也見了,雍州或許會拖延很久,而漢中的糧草也是有限。難為幼宰和夫人了。”
都到這個地步了,卻又還能說什麽?只得咬牙應下。剩下的,也只能是等待。
兩月底的時候,蜀郡南面的徙縣卻突然送來了一封加急信,信中說:一支自稱是焦璜殘軍的兩千人隊伍突然出現在徙縣城外,如今已在青衣水西岸安營紮寨;那領軍之人說是擊退了一支欲越過邛來大山北上成都的南人隊伍,又求徙縣官吏為他們送封信到成都。
乍聽到這個消息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“徙縣?你說他們在徙縣?!徙縣到成都可是三百裏一馬平川!”我是真被嚇到了,睜大眼睛瞪著董和。
“只是照徙縣令所說,這是焦將軍的殘部,這幾日裏也並無異動。只是,”董和皺起眉頭,“這書信署名之人和不曾識得,去對了軍籍簿冊也未尋得此人。他當真不像是焦將軍麾下將士。”
“哦?”
“夫人請看,”說著董和便將書信遞到我手中。
細絹上的字跡很陌生,用詞也感覺陌生;信中簡單地匯報了一下焦璜部現在的人數狀況,還有越巂叛軍的動態,也沒多說什麽。我沒仔細看,一路掃過去,就看見署名儼然是“田豫”二字。
田豫?
我不由倒抽一口涼氣。董和見我如此,忙問道,“此人是誰?”
我忍不住苦笑道,“他是我們在淮南一役俘虜的曹軍守將,弋陽太守。不過他是主公的故人,也曾和主公同生共死過。當初為了拿下弋陽,我…我也算是耍了點小人手段,害他傷得半死。弋陽一戰之後他也不肯降,但是主公自然舍不得殺他,最後聽說是他自己求主公讓他去南中,算是變相的放逐吧。他當初是和於文則一起去的…”說到於禁,我心中一動,回頭再看了一遍田豫的信,卻並沒有看到關於於禁的半個字。看來只是田豫一個人?
“無論如何,趕緊讓他們快馬加鞭去徙縣接人吧,”我說,“田豫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,更何況現在居然讓他收攏了焦璜的殘部,還擊退了偷襲的叛軍。有他相助,至少我們可以在諸葛軍師趕到南中之前掐死叛軍北上的路。”
董和猶豫了片刻,終於還是說道,“他即只是幽居南中,如何能統帥焦將軍殘部?此人…當真可信?”
我頓時語塞,許久說不出話來。田豫是否可信?天,我怎麽知道?照理說田豫沒什麽理由幫我們;就算他不知道現在正是我們和他的舊主曹操對峙最關鍵的時刻,他也沒有理由管這閑事。可是若說他和南中叛軍一夥,那也太不可置信了。我安靜了許久,終究咬牙說道,“董先生,你若是問我的意見,我覺得他說的倒也可信。大不了我們先給他送點糧草,讓大部仍然在青衣水邊駐紮著,然後請他自己帶十數騎到成都來見個面?這樣可能最安全,我是這麽想的。”頓了片刻,我很沒有底氣地說道,“不如再去問問法將軍的意思?”
法正聽了此事之後眉頭鎖得緊緊的,安靜半晌突然問道,“田豫,田國讓,他可是那個未及冠便來依附主公,但數年後卻因老母病弱離去的那人?淮南一戰後不願歸降,便去了南中的,正是他?”
“正是他,”我應道。
法正笑了一聲,說,“當初主公還搖頭嘆息田國讓是再不願為他所用了,難道竟是主公看錯了?”我正想問他是不是信不過田豫,卻聽法正說道,“不必讓他駐紮青衣水畔,讓他領兵北上來成都,吾等去城外迎他。傳信徙縣,田國讓若需糧草,讓徙縣盡力支援。”
我一楞,忍不住幾分疑惑地問道,“法將軍的意思,田國讓他可信?”
法正緩緩搖頭,說,“無論田國讓是敵是友,我也寧可他在成都城下,而不是在徙縣。這兩日且讓我籌劃一番當如何安排成都守軍,其餘便待田國讓到了再議。”
回信發出之後的第七天,三月初五,田豫率領的焦璜殘部抵達成都城下。法正讓我陪著他出城迎田豫,董和留守城中。本來我與董和自是要抗議他這個安排,只因實在不想他病成這個樣子還到處亂跑,但後來聽他淡然而不容拒絕地解說一番他的安排,我和董和在面面相覷之餘也只能同意。法正定下迎田豫的地方在成都城外西南三十裏,叫做高溝坎;入城的官道在這裏陷入了一個地勢低窪的樹林。法正在官道兩邊的樹林裏排開了弩車,裏面全部都是□□,嚴陣以待。法正他這根本不是埋伏——官道兩邊雖然是山坡,也可以藏人,但弩車都是架在看得見的地方。顯然,法正不過是想擺一個強勢的局面,以防萬一,然後和田豫慢慢談而已。
我和法正領百餘將士早早地趕到了高溝坎,但一直等到接近晌午田豫的前哨才送來了書信,說是大部已經接近。大約一個小時後,就看見一支數千人的隊伍從南面沿著官道接近。大隊離我們還有三裏路便漸漸停下,隨後就看見十餘騎策馬奔近。田豫在二十米外的地方停住了,下得馬來,緩慢而平靜地一路直走到我和法正的面前,這才躬身禮道,“拜見法將軍。”
田豫還是四年前的模樣,一副標槍一樣的身板,依然是那張堅毅的臉,也仍能看得出額頭上的傷疤。他的臉上沒什麽表情,一味平靜;從頭到尾我也沒有見他轉頭看兩邊山坡上那些並不隱蔽的弩車。
“田先生不必多禮,”法正微笑說道。我見他似乎想從小車上站起來,忙往他的身邊湊了兩步,盡量不露痕跡地扶他起身。待站定了,法正亦是一禮,說道,“田先生不計前嫌,力挽狂瀾,正無以言謝。”
田豫淡然應道,“蠻夷作亂,漢民蒙難,豫同為漢民,豈能袖手旁觀?不過盡己所能而已,不值將軍謬讚。將軍,如今於文則守闡縣,當能截斷官道;不過豫領大隊人馬阻擊借山路北上的蠻軍,闡縣也沒有多少守軍,不免吃力。豫當即刻回轉闡縣,助於文則守城退敵;望法將軍能支援糧草器械。吾等傾力一戰,或可退高定叛軍。”
好樣的,他倒是坦率!可是一張嘴就要糧草甚至軍械?他也真說得出口?
法正卻並不顯得驚詫,眼睛都不眨一下地跟著問道,“田先生欲如何用軍?”
田豫一拍未頓地回應,“我欲用焦將軍部這兩千餘軍為餌,引叛軍入山谷,再縱火燒之。”
法正挑了挑濃眉,接著逼問道,“南中潮濕不堪,如何縱火燒之?”
“便是因為南中潮濕,尋常火器不得效,豫這才有意借用成都軍中獨有火器。既然這等火器能叫平地驚雷,水面起火,在潮濕林地間燃燒自當不在話下。再者南軍多著老藤編織甲衣,雖不懼箭矢,卻是最懼火焰。”
“田先生又欲在何處戰?”
“孫水以東,邛池以北的山地間正適合野戰,”頓了一頓,仿佛擔心自己說得不明白,田豫又補充道,“在此游而擊之可引得臺登,蘇示,邛都三城的叛軍出城迎戰。”
不過顯然法正並不需要田豫的解釋。當田豫說出“孫水以東,邛池以北”這八個字的時候,法正的眼睛便一下子亮了起來。可是待田豫說完了,他的表情似乎又顯得猶豫。安靜許久,他終於往前邁了兩步,站直了身子,然後對著田豫又是一記大禮。“多謝田先生不以舊事為念出手相助。正代蜀中百萬漢民謝過田先生。”法正將“百萬漢民”這幾個字咬得尤其重。這一句說完了,他卻也不再拐彎抹角,只是說道,“田先生請在成都城外暫且駐紮兩日。此處附近的弩車火器便請田先生先收下,正自當齊備糧草,兩日後送至。”
回城的路上,我終究沒忍住,問法正道,“法將軍,你以為田國讓他當真可信?你剛才顯得有些猶豫…”
“可信?”法正皺了皺眉,似乎有些不耐煩地揮了揮手,說道,“吾不識田國讓此人,亦不知他是否真心相助吾等,只不過就算他一心舊主,卻也不至與南蠻聯手。總之眼下他即出不了蜀中,便給他些糧草軍械又如何?他便是真叛,卻也跳不出南中,更何況他與南蠻這般聯盟定不能長久。吾反倒是有些擔心,田國讓以少抗多,不免下手太過用力。”
“太過用力?”我思索了片刻,突然想到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縱火燒藤甲兵的故事。“將軍是擔心田國讓他殺戮太過,讓我們和南中族人結怨太深,將來無法調節?那我們是不是該和田先生說些什麽?”
法正不由苦笑,道,“田國讓只有兩千餘兵,便再加上於文則在闡縣的守軍也才幾人?如今他們豈能有所顧慮!便由得他去戰罷了。”法正一手按著腹部,一手支著額頭,顯得疲憊不堪。我見他如此哪裏敢再多說什麽,忙退開兩步,不欲再和他搭話。誰知法正卻又是對我輕聲說道,“如果吾所料不錯,再有一兩月,諸葛軍師也當抵達牂牁郡。若是田國讓亦在越巂郡用兵,則糧草調度則更是緊要。吾力所不能及處,要勞煩夫人與幼宰了。再者,夫人可有詳盡的南中地圖?若有,吾欲借來一觀,還望夫人相助。”他對我吩咐了這許多,我卻很難集中精神認真聽,心中只是在想——老天,法正他看上去當真時日無多了。
好在田豫走後半個月,我們終於等到了荊州的軍報:諸葛亮已經集結了八千五溪和交州的各族各部勇士,再加上五千荊州軍,於二月下旬由武陵出發一路西去,如今已是到了牂牁郡。聽得這個消息我呼了一口長氣。我到底沒能完全跳出我所知道的歷史的框架,總覺得南中便該是諸葛亮的戰場;如今他到了,我也是沒來由地覺得輕松。而三月下旬我們也收到了田豫送來的軍報,說是在邛都北面一戰中大獲全勝,斬獲無數,並且奪回了邛都城;高定的叛軍且戰且退,一路南下,似乎想要退至益州郡。
這些消息卻並沒有讓法正安下心來。他日日埋在軍報和地圖中,偶爾還叫上我和董和去討論。我和董和試過勸了幾次,讓他別累著自己,但都被他帶著幾分不耐煩地揮揮手揮了過去。奪回邛都城後十天,法正給諸葛亮去了一封長信。這封信送出去之後他居然還真歇了下來;據張仲景老神醫說,他天天按時吃藥休息,碰都不碰公文,乖得讓人匪夷所思。
盡管法正自己一副安心養病的樣子,可是當諸葛亮從又從越巂送來軍報,我和董和權衡再三,終於還是決定送一份給法正,聽聽他的意思。見我送軍報來了,法正便請我坐下,在讓下人端茶送水的片刻裏便掃完了諸葛亮的信。看完了,他便對我說道,“如今南中大局已定,夫人可告訴幼宰不必太過操心,只是需確保南中糧草即可。只是眼下還有一事需得思量著。”
“哦?什麽事?”
法正緩緩說道,“吾以為,此時關將軍怕是已經渡過了漢水。”
☆、無懈可擊的結局
法正似乎在擔心關羽大軍的情況,但是我們一直未曾收到片言只字,他便是放不下心來也只能空擔憂。一直到了六月中,當諸葛亮田豫二人已經將叛軍一路逼至益州郡,我們這才終於收到了荊州來信。果然便如法正所想,三月下旬的時候關羽突襲北上,強渡漢水,開始向荊北進發。樊城的防守本就因為地形水情多有薄弱;三月又是陰雨連綿,道路泥濘不堪,守軍自然有些大意。關羽領三千精銳,繞過了漢水上的曹軍水軍主力,從襄陽城西的阿頭山腳下渡過河去,一路逼近樊城,故作孤軍深入姿態,終是引得樊城守軍出戰。關羽自是早準備好了,碰上敵軍後先是退,一路退到漢水邊的丘陵這才回頭一戰,一氣將追擊而來的五千守軍全部殲滅。他領人施施然原路退回漢水南面的時候,龐統也已領著待命已久的水軍也發動全面攻擊。這一仗直打得曹軍暈頭轉向,毫無還手之力。關羽片刻不停,率三萬大軍一鼓作氣一路北上;荊北士民多有響應,待到了五月中,漢水北面諸城皆降,而戰線也已經推到了當初劉備駐守的新野。
到了新野城下,關羽卻是愈發得心急了——他竟然令龐統分了一半的兵力西去奪上庸、房陵兩城。當初我們靠著馬超這支意想不到的神兵入主漢中,曹操也沒閑著,在最混亂的時候渾水摸魚,把靠近南陽郡的上庸房陵兩城撈去了。那時我們手上一堆頭疼事,哪能去煩上庸房陵,也只能鞏固一下西城的防守。如今關羽北伐,要取上庸房陵也是自然,至少要把我們的地盤連起來,再開一條道出來。
可是他這戰線也拉得長了些吧?這軍報看得我心下頗是不安,好幾次擡頭看法正臉色;偏偏法正只顧著喝藥,臉上什麽表情也沒有。待我讀完軍報放下了,法正也放下了手中藥碗,沈聲問我道,“夫人以為如何?”
“這…”我遲疑了片刻,終是說道,“關將軍為何分兵?難道是新野防守薄弱,他覺得有希望同時將房陵和新野都拿下?我總覺得他這戰線拉得長了點,若是兩邊城下都被困住了,是不是有些兇險?”
法正卻是搖頭,說,“若新野防守薄弱,士元當不會分兵,應是全力先攻下新野,再以新野為後方據點西去或是北上。既然士元與關將軍分兵,那只能是曹公的援軍到了新野。”
我兩份膽戰心驚地說道,“關將軍一共也就三萬兵,分掉一半就一萬五千人了。曹軍援軍若是到了,人數肯定不會比一萬五少吧,還有城池可守。這一仗卻要怎麽打?為什麽關將軍不先集中力量擊退曹公的援軍再說?”
“因為上庸距南鄭甚遠,離襄陽便近了許多,”法正答道,“若不西去,唯恐曹軍兩面夾擊。”
“可如今就算能避開曹軍西北兩面夾擊,但豈不是更容易被南北兩面夾擊?”這話脫口而出,就連我自己都楞了一楞。
“哦?”法正坐直了些,目光炯炯地看著我,“夫人何意,可否一一道來?”
我呼了口氣,理了理思緒,說道,“法先生當初定下的計策,不是想叫江陵空虛,防守力量放在四周麽?江東若有偷襲荊州的意思,便放任他們入江陵,再從江夏北面和長沙反攻,切斷江上來往,殲滅襲荊州的江東軍。既然定下了這計劃,也是說在我們看來,江東很有可能來找我們的麻煩。我們其他的準備都很妥當,可是關將軍他是否清楚這個計劃?而且,若是曹軍聽聞江東兵馬斷了關將軍的後路,一定越戰越勇,而關將軍豈不是很危險?到那個時候,龐先生再從上庸那邊回軍,是否來得及?”
這一次法正沈默了很久。最後他長嘆一聲,伸出一只瘦骨嶙嶙的手扶住額頭。“此事,”他說,“正亦無解。”他吸了口氣,又靜了片刻,這才說道,“我等的荊州籌劃,士元自是清楚。他仍這般分兵,可見或許江東還無甚動作,亦或許戰況至此不得不分兵。正也未想到關將軍竟能這般順利。只嘆他如今愈是順利,江東若有動作,這便愈是危險。”
我們兩都沈默了。枯坐了好幾分鐘,我又是小聲問法正道,“那麽法先生以為眼下關將軍應該如何是好?是不是要給他們寫封信過去,提醒一下?”
法正思索半晌,終究是緩緩搖了搖頭。“便看這軍報中片言只字,吾又能有何計謀?”他嘆了口氣,“士元兄身在荊州,親臨戰場,自是看得更為清晰。吾遠在千裏之外,隨意妄言,唯恐反倒給士元兄添亂。”過了兩天法正仍是送出去一封書信,卻是送往關中的。
說起來,關中傳來的軍報消息已經很久未曾變過了。他們已經在盤山一帶相持幾近一年,曹操卻絲毫沒有退兵的意思。他不退,劉備也只能死守。難道曹操他還沒感到 “雞肋”麽?再者,關羽在荊北打得天翻地覆,離宛城也就這麽點距離了,他就一點也不擔心?他為何——還不退兵?當初法正提出讓關羽北伐,也沒真想過爭奪宛洛之地,純粹是為了給曹操施壓讓他退兵而已。誰能想到,如今關羽已經快到宛城腳下了,曹操卻似乎毫不介意,死活不退兵。
難道他也在等什麽?可他又能在等什麽?除非他和孫權是一夥的,在等江東斷我們的後路。這個想法某一日突然就這麽跳入了我的腦海中,差點沒把我嚇個半死。
關羽北伐本意只是為了讓曹操退兵而已,法正當初是這麽和我說的。若是曹操和孫權遙相呼應,他自是不會退兵,就等孫權截我們的後路了。當然孫權截不斷我們的後路,因為我們排好了陣就等他來,可是關羽豈不是被困在漢水上進不能退不得?而關中那邊,劉備能否撐得住?還有,這一仗要打到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荀諶又是一笑,便道,“吾等意見相仿便好。”
荊州布局正悄然無聲地一點點展開。其實大多數事情我也並不知曉,只是偶爾聽荀諶或是劉備與我說上幾句。我隱約聽聞,五月中的時候,一直坐鎮江陵的徐庶便被調往安豐,而南海郡的戰船也正緩緩沿著湘江北上,一路開往長沙。不過士武他們似乎並沒有註意掩飾船隊北上,搞得江東那邊相當緊張,以為我們想對廬江動手;關羽人在襄陽,正虎視眈眈地盯著漢水北面的中原大地,哪裏有心思理睬江東派來的使者?於是一開始不免說得很僵,好在最後徐庶出面,親自去了柴桑給孫權賠禮道歉,孫權也好生接待他了,面子上倒也是一團和氣。聽得這些消息,我總覺得不安。雖說這一切都是我們設計好的,但怎麽總有點有意無意刺激江東的感覺?雖說孫權是一個很不靠譜的盟友,但我們似乎正在努力把他變成一個更不可靠的盟友。不過擔心也是沒用,我只能安慰自己法正荀諶他們有數的,知道自己做什麽。
六月底的時候,成都上下便又開始忙著備戰。上次曹操匆匆退兵只是因為中原的瘟疫;放著大好的戰局沒追擊,估計他還在不爽呢。如今他自己人已經到洛陽了,大軍已經開始在潼關集結,看來準備一路西進,直指臨渭。劉備向來不敢對曹操有一絲一毫的大意,自是要親自往臨渭防守。趙雲已經在臨渭守著了,劉備還打算帶上黃忠、魏延、黃權、陸遜幾人,並且還有意讓龐統和荀諶兩人一同隨軍。法正顯然有意隨軍往雍州,但劉備毫不客氣地拒絕了,堅決不聽任何讓法正隨軍的話。而到了七月份,法正的病情又有惡化的跡象,劉備更是擔心不下。他在給我吩咐任務的時候幾次說道,“只要是你與幼宰能處理的事,便莫要去打擾孝直。他若是閑著,書鳳不妨給他些無關緊要的文件書信看著,也省得他平日裏寂寞。只是那些繁瑣棘手的事,切莫教他知道!張老與備幾次叮囑,說是孝直就是前些日子太耗神了以致病情惡化,今後必得小心將養著,不可傷神。”
我自是每次都忙不疊地應著,心下卻總是擔心。我總有一種預感,雖然策劃了那麽久,也可說是算得面面俱到,但萬一蜀中冒出什麽意想不到的問題來,卻要怎麽辦?
七月中,劉備帥一萬五千大軍由成都出,一路北上往盤山迎敵。這一次法正病了,龐統荀諶也走了,於是成都之事主要都是靠董和一人挑著。好在這兩年來費祎一直在給董和打下手。有這個精力充沛的小年輕相助,我也盡量幫忙算算賬目,做做物流,也還算忙得過來。成都一切平靜,就是沒有多少前線的軍報。一直到了九月底我們才收到了荀諶的書信。信中也沒什麽真正的信息,只說在臨渭和陳倉之間河濱平原上紮寨,和曹軍隔著一條渭水對峙;他還說這一仗估計不會那麽快結束,讓我們做好心理準備,並且可能漢中無法獨力支持糧草所需,到了秋天還需要我們往漢中運糧。到了十一月中旬第二封軍報才終於到了;渭水邊的對峙仍然沒有什麽變化,但看得出,這一仗十分辛苦。
終究還是人太少了,我有些憂心地盤算著。劉備一共帶出去一萬五千人,加上趙雲在街亭那邊的守軍,也就兩萬人;曹操的人數至少得是兩萬的兩倍吧?以少抗多,雖然是背險而守,也定是吃力啊。
我還沒來得及真得開始擔憂雍州的戰況,便在雍州軍報的兩天後收到一條讓人連吃驚的力氣也沒有的消息:益州郡雍闿聯合當地夷人頭領高定、孟獲等人作亂,已殺害益州郡太守正昂,越巂守將焦璜;寫信給我們的是永昌郡的功曹呂凱,信中還憂心忡忡地說道,永昌的南人亦是蠢蠢欲動。
我看完這封信後呆了很久。大概過了有足足五分鐘,我這才擡起頭來看面前的董和;他臉上什麽表情也沒有,但一樣能看出滿懷焦慮。我的第一反應居然是問,“法先生知道此事不?”若讓法正知道這件事,他哪裏還能靜心養病?定會為了想出對策生生折磨死自己!可是這麽大的事,怎能不告訴法正?又怎麽可能瞞得過去?
董和亦是不由苦笑,低聲說道,“法將軍現在尚不知此事,只不知能瞞多久。夫人可有應對之策?”
“應對之策?”我楞楞地看著董和,腦子裏一片空白。
我深吸了幾口氣,逼著自己冷靜下來,盡量理智地去思考這個問題。其實這個程度的叛亂似乎比歷史上的那一次好些?至少如今交州和荊州都是我們的地盤,而荊州的五溪人和我們的關系很鐵;南中的叛徒不會有外援。不錯——五溪,還有交州。
“成都的兵馬有限,也對南中不熟,怕是無力討伐,”我說,“必須馬上聯絡荊州,還有交州那邊。五溪族人和南中諸族一樣,也是久居深山之中,甚至常與南中各族比鄰而居,再加上與五溪人友善的交州瑤族,由他們來平定南中是最適合不過的。他們不但能與南中諸族戰,待戰亂過去,他們也更能讓作亂的南蠻收心。”
頓了一頓,我終是加道,“這件事情,只怕還是得請諸葛軍師。他久與五溪族人共事,上次平交州百越也是他帶的軍。如今也沒有別人可以去南中。董先生,你覺得成都可有將領能平南中?”
董和斟酌片刻,說,“李正方在犍為,或可領兵退敵。”
“嗯,自然也要靠李太守,只是他沒有多少兵吧?”我又說,“我們可以湊點兵馬給他,讓他負責防守北面幾郡。支援力量一時半刻根本入不了南中,必須有人嚴防,確保叛軍無法逼近成都。不過總是需要外援的,也沒有比諸葛軍師更適合的人了。”
董和點頭道,“吾即刻修書於主公,言明此事及夫人所言對策;亦當修書雍闿,好言厲害,勸他歸附。”
“諸葛軍師那邊也送封信吧,至少知會一聲,讓他有心理準備。”
董和忙著寫信去了,而我則開始研究南中的地圖。當初還有電腦的時候我也沒顧上抄南中的地形圖,如今卻不得不用三世紀這毫無準確性可言的地圖。現在發生的事件貌似和歷史上的基本沒有區別?不過雍闿應該不會去江東了;他根本無法穿越整個荊州。下面一步他們要如何?自立一方,還是北上成都?我們又要如何應對?我拼命回憶著歷史中諸葛亮平南中的進軍路線,還有李嚴的防守位置,但是腦子裏只是一片空白。
其實我應該馬上把這件事告訴法正的。可是,他現在病成這個樣子,到底要如何開口?!
我還沒想好怎麽面對法正,城中已是流言四起。越巂離成都也不算太遠,平日裏頗有些人流來往;如今越巂有變,消息自然而然便傳到成都來了,本也不需多久。結果收到書信後也沒過幾日,就有法正府上的人敲我家房門了,說是法將軍有十萬火急的事情,定要請我過去一趟。
待到了法正府上,就只見董和也在,正坐在榻上,給半歪著的法正解釋些什麽。見我到了,他便說,“書信中所寫應對之策多出自賀夫人。既然夫人到了,還煩夫人為法將軍解說一二。”
法家的仆從給我設了座,還端來了茶水。法正做了個“請”的手勢,道,“望夫人賜教。”
看見他一副濃眉緊鎖,面色灰白的模樣,我忍不住吞了口口水,這才開始小聲解說。待我說完了,法正便點頭道,“夫人所想大致可行,只是唯恐主公不願調出孔明,反倒是從雍州退軍,親自南下平亂。主公在前線絕不能分神,更不能有一絲退軍之意。他若要退軍,以曹公之能,焉能找不到缺口追擊?若退,雍涼危矣!定要說服主公。”他頓了一頓,眉頭鎖得更緊了,良久喃喃道,“多謝幼宰和夫人為正釋疑,只是此人得容正再思量一番,明日便修書給主公言明厲害;雍太守處,正也當再發封信。兩位還請先回吧。”
我猶豫地看了董和一眼,但見他起身也只好跟著站起來,行禮告辭。直到快要踏出房門了,董和才輕聲加了一句,道,“事態雖急,仍望法將軍莫要太過操勞,好生休養。若是法將軍病倒,又有何人能保四方戰局?”
法正勉力一笑,說,“士元或是友若在,我倒也可安心撒手;如今卻是萬萬不能,自不會丟下這個局面便走的。幼宰且放寬心。”
☆、意想不到的盟友
漸漸步入十二月,成都也已開始飄落小雪。眼看就要過年了,但是南中卻只是越來越混亂。十一月二十的時候我們就派信使直奔永昌郡給呂凱回話,結果信使不足二十天後便狼狽歸來,說是越巂郡到處都是叛軍蠻夷,根本無法通過。而十二月底的時候,李嚴的一封信從犍為送到,說牂柯朱褒亦有反跡。李嚴信中還憂心忡忡地說,如今犍為只有兩三千軍,不足為戰,他只能嚴守僰道和靈山道關卡,以防叛軍北上。只是南中蠻夷熟悉地勢地形,又善於山中行軍,唯恐他們找到什麽小路突破。如今被高定握在手中的越巂郡尤其令人擔憂;他們離成都實在近得夠嗆。
十二月底的時候我們收到劉備從雍州發回來的信,說是已經讓漢中飛鴿傳書諸葛亮,令他赴武陵集結大軍,討伐南中;同時荊州那邊亦會聯通交州,讓士家直接從郁林發兵北上往益州郡討伐。只是荊州交州的大軍什麽時候才能到南中?畢竟還要集結人馬,備足糧草,更別說這遙遙千裏路途。再怎麽樂觀地估計,諸葛亮也不可能再入夏前趕到牂柯郡,到越巂更不知要何年何月了。這就是說,我們得在成都空虛的情況下支撐半年,不但得掐死靈山道,還得盯緊峨眉山一線,以防南人突襲。
盡管南中的事情已是讓我覺得焦頭爛額,但我仍是無法避免地註意到——劉備的信中還說龐統已經準備動身去襄陽和關羽會合了。
難道還要讓關羽北伐?難道還要準備著在荊州和江東大拼一場?天啊!這若真是鋪開來,我們面對的將是雍州,荊北,南中,和荊州四個同時進行的戰場!再一次見到法正的時候我終究沒忍住,也顧不上不該讓他勞累傷神什麽的,還是一股腦地將問題倒給了他。
法正默然片刻,隨後長嘆一聲,道,“如今南中生變,曹公若聽得風聲,在臨渭的攻勢定會更緊,而主公只會越發無心戀戰。主公在盤山據險而守,靠的本就是這一口氣。若是軍心浮動,主公心生退意,守不住臨渭和街亭,則天水三郡乃至涼州危矣!為了能牽制曹公,也給他點壓力,關將軍必須北伐。再者,關將軍的兵力空置著也是空置。”
“可是,可是,”我忍不住喃喃道,“諸葛軍師走了,荊州的防守立刻削弱一半。更何況諸葛軍師定南中也需要糧草,荊州還要支援關將軍,如果還得想著屯糧備戰江東,如果周轉?”
法正皺眉,低聲應道,“糧草確實是個問題。”他思索片刻,卻又開始咳嗽,嚇得我趕緊給他端茶。他只是揮揮手,卻並沒有接過茶水。幹咳了半天,他仍是續道,“荊州那邊還可從交州取糧,南中的戰役便要靠成都的府庫了。待孔明稍稍安定了牂牁,便沿僰道給他送糧。只是友若上次那封信你也見了,雍州或許會拖延很久,而漢中的糧草也是有限。難為幼宰和夫人了。”
都到這個地步了,卻又還能說什麽?只得咬牙應下。剩下的,也只能是等待。
兩月底的時候,蜀郡南面的徙縣卻突然送來了一封加急信,信中說:一支自稱是焦璜殘軍的兩千人隊伍突然出現在徙縣城外,如今已在青衣水西岸安營紮寨;那領軍之人說是擊退了一支欲越過邛來大山北上成都的南人隊伍,又求徙縣官吏為他們送封信到成都。
乍聽到這個消息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“徙縣?你說他們在徙縣?!徙縣到成都可是三百裏一馬平川!”我是真被嚇到了,睜大眼睛瞪著董和。
“只是照徙縣令所說,這是焦將軍的殘部,這幾日裏也並無異動。只是,”董和皺起眉頭,“這書信署名之人和不曾識得,去對了軍籍簿冊也未尋得此人。他當真不像是焦將軍麾下將士。”
“哦?”
“夫人請看,”說著董和便將書信遞到我手中。
細絹上的字跡很陌生,用詞也感覺陌生;信中簡單地匯報了一下焦璜部現在的人數狀況,還有越巂叛軍的動態,也沒多說什麽。我沒仔細看,一路掃過去,就看見署名儼然是“田豫”二字。
田豫?
我不由倒抽一口涼氣。董和見我如此,忙問道,“此人是誰?”
我忍不住苦笑道,“他是我們在淮南一役俘虜的曹軍守將,弋陽太守。不過他是主公的故人,也曾和主公同生共死過。當初為了拿下弋陽,我…我也算是耍了點小人手段,害他傷得半死。弋陽一戰之後他也不肯降,但是主公自然舍不得殺他,最後聽說是他自己求主公讓他去南中,算是變相的放逐吧。他當初是和於文則一起去的…”說到於禁,我心中一動,回頭再看了一遍田豫的信,卻並沒有看到關於於禁的半個字。看來只是田豫一個人?
“無論如何,趕緊讓他們快馬加鞭去徙縣接人吧,”我說,“田豫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,更何況現在居然讓他收攏了焦璜的殘部,還擊退了偷襲的叛軍。有他相助,至少我們可以在諸葛軍師趕到南中之前掐死叛軍北上的路。”
董和猶豫了片刻,終於還是說道,“他即只是幽居南中,如何能統帥焦將軍殘部?此人…當真可信?”
我頓時語塞,許久說不出話來。田豫是否可信?天,我怎麽知道?照理說田豫沒什麽理由幫我們;就算他不知道現在正是我們和他的舊主曹操對峙最關鍵的時刻,他也沒有理由管這閑事。可是若說他和南中叛軍一夥,那也太不可置信了。我安靜了許久,終究咬牙說道,“董先生,你若是問我的意見,我覺得他說的倒也可信。大不了我們先給他送點糧草,讓大部仍然在青衣水邊駐紮著,然後請他自己帶十數騎到成都來見個面?這樣可能最安全,我是這麽想的。”頓了片刻,我很沒有底氣地說道,“不如再去問問法將軍的意思?”
法正聽了此事之後眉頭鎖得緊緊的,安靜半晌突然問道,“田豫,田國讓,他可是那個未及冠便來依附主公,但數年後卻因老母病弱離去的那人?淮南一戰後不願歸降,便去了南中的,正是他?”
“正是他,”我應道。
法正笑了一聲,說,“當初主公還搖頭嘆息田國讓是再不願為他所用了,難道竟是主公看錯了?”我正想問他是不是信不過田豫,卻聽法正說道,“不必讓他駐紮青衣水畔,讓他領兵北上來成都,吾等去城外迎他。傳信徙縣,田國讓若需糧草,讓徙縣盡力支援。”
我一楞,忍不住幾分疑惑地問道,“法將軍的意思,田國讓他可信?”
法正緩緩搖頭,說,“無論田國讓是敵是友,我也寧可他在成都城下,而不是在徙縣。這兩日且讓我籌劃一番當如何安排成都守軍,其餘便待田國讓到了再議。”
回信發出之後的第七天,三月初五,田豫率領的焦璜殘部抵達成都城下。法正讓我陪著他出城迎田豫,董和留守城中。本來我與董和自是要抗議他這個安排,只因實在不想他病成這個樣子還到處亂跑,但後來聽他淡然而不容拒絕地解說一番他的安排,我和董和在面面相覷之餘也只能同意。法正定下迎田豫的地方在成都城外西南三十裏,叫做高溝坎;入城的官道在這裏陷入了一個地勢低窪的樹林。法正在官道兩邊的樹林裏排開了弩車,裏面全部都是□□,嚴陣以待。法正他這根本不是埋伏——官道兩邊雖然是山坡,也可以藏人,但弩車都是架在看得見的地方。顯然,法正不過是想擺一個強勢的局面,以防萬一,然後和田豫慢慢談而已。
我和法正領百餘將士早早地趕到了高溝坎,但一直等到接近晌午田豫的前哨才送來了書信,說是大部已經接近。大約一個小時後,就看見一支數千人的隊伍從南面沿著官道接近。大隊離我們還有三裏路便漸漸停下,隨後就看見十餘騎策馬奔近。田豫在二十米外的地方停住了,下得馬來,緩慢而平靜地一路直走到我和法正的面前,這才躬身禮道,“拜見法將軍。”
田豫還是四年前的模樣,一副標槍一樣的身板,依然是那張堅毅的臉,也仍能看得出額頭上的傷疤。他的臉上沒什麽表情,一味平靜;從頭到尾我也沒有見他轉頭看兩邊山坡上那些並不隱蔽的弩車。
“田先生不必多禮,”法正微笑說道。我見他似乎想從小車上站起來,忙往他的身邊湊了兩步,盡量不露痕跡地扶他起身。待站定了,法正亦是一禮,說道,“田先生不計前嫌,力挽狂瀾,正無以言謝。”
田豫淡然應道,“蠻夷作亂,漢民蒙難,豫同為漢民,豈能袖手旁觀?不過盡己所能而已,不值將軍謬讚。將軍,如今於文則守闡縣,當能截斷官道;不過豫領大隊人馬阻擊借山路北上的蠻軍,闡縣也沒有多少守軍,不免吃力。豫當即刻回轉闡縣,助於文則守城退敵;望法將軍能支援糧草器械。吾等傾力一戰,或可退高定叛軍。”
好樣的,他倒是坦率!可是一張嘴就要糧草甚至軍械?他也真說得出口?
法正卻並不顯得驚詫,眼睛都不眨一下地跟著問道,“田先生欲如何用軍?”
田豫一拍未頓地回應,“我欲用焦將軍部這兩千餘軍為餌,引叛軍入山谷,再縱火燒之。”
法正挑了挑濃眉,接著逼問道,“南中潮濕不堪,如何縱火燒之?”
“便是因為南中潮濕,尋常火器不得效,豫這才有意借用成都軍中獨有火器。既然這等火器能叫平地驚雷,水面起火,在潮濕林地間燃燒自當不在話下。再者南軍多著老藤編織甲衣,雖不懼箭矢,卻是最懼火焰。”
“田先生又欲在何處戰?”
“孫水以東,邛池以北的山地間正適合野戰,”頓了一頓,仿佛擔心自己說得不明白,田豫又補充道,“在此游而擊之可引得臺登,蘇示,邛都三城的叛軍出城迎戰。”
不過顯然法正並不需要田豫的解釋。當田豫說出“孫水以東,邛池以北”這八個字的時候,法正的眼睛便一下子亮了起來。可是待田豫說完了,他的表情似乎又顯得猶豫。安靜許久,他終於往前邁了兩步,站直了身子,然後對著田豫又是一記大禮。“多謝田先生不以舊事為念出手相助。正代蜀中百萬漢民謝過田先生。”法正將“百萬漢民”這幾個字咬得尤其重。這一句說完了,他卻也不再拐彎抹角,只是說道,“田先生請在成都城外暫且駐紮兩日。此處附近的弩車火器便請田先生先收下,正自當齊備糧草,兩日後送至。”
回城的路上,我終究沒忍住,問法正道,“法將軍,你以為田國讓他當真可信?你剛才顯得有些猶豫…”
“可信?”法正皺了皺眉,似乎有些不耐煩地揮了揮手,說道,“吾不識田國讓此人,亦不知他是否真心相助吾等,只不過就算他一心舊主,卻也不至與南蠻聯手。總之眼下他即出不了蜀中,便給他些糧草軍械又如何?他便是真叛,卻也跳不出南中,更何況他與南蠻這般聯盟定不能長久。吾反倒是有些擔心,田國讓以少抗多,不免下手太過用力。”
“太過用力?”我思索了片刻,突然想到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縱火燒藤甲兵的故事。“將軍是擔心田國讓他殺戮太過,讓我們和南中族人結怨太深,將來無法調節?那我們是不是該和田先生說些什麽?”
法正不由苦笑,道,“田國讓只有兩千餘兵,便再加上於文則在闡縣的守軍也才幾人?如今他們豈能有所顧慮!便由得他去戰罷了。”法正一手按著腹部,一手支著額頭,顯得疲憊不堪。我見他如此哪裏敢再多說什麽,忙退開兩步,不欲再和他搭話。誰知法正卻又是對我輕聲說道,“如果吾所料不錯,再有一兩月,諸葛軍師也當抵達牂牁郡。若是田國讓亦在越巂郡用兵,則糧草調度則更是緊要。吾力所不能及處,要勞煩夫人與幼宰了。再者,夫人可有詳盡的南中地圖?若有,吾欲借來一觀,還望夫人相助。”他對我吩咐了這許多,我卻很難集中精神認真聽,心中只是在想——老天,法正他看上去當真時日無多了。
好在田豫走後半個月,我們終於等到了荊州的軍報:諸葛亮已經集結了八千五溪和交州的各族各部勇士,再加上五千荊州軍,於二月下旬由武陵出發一路西去,如今已是到了牂牁郡。聽得這個消息我呼了一口長氣。我到底沒能完全跳出我所知道的歷史的框架,總覺得南中便該是諸葛亮的戰場;如今他到了,我也是沒來由地覺得輕松。而三月下旬我們也收到了田豫送來的軍報,說是在邛都北面一戰中大獲全勝,斬獲無數,並且奪回了邛都城;高定的叛軍且戰且退,一路南下,似乎想要退至益州郡。
這些消息卻並沒有讓法正安下心來。他日日埋在軍報和地圖中,偶爾還叫上我和董和去討論。我和董和試過勸了幾次,讓他別累著自己,但都被他帶著幾分不耐煩地揮揮手揮了過去。奪回邛都城後十天,法正給諸葛亮去了一封長信。這封信送出去之後他居然還真歇了下來;據張仲景老神醫說,他天天按時吃藥休息,碰都不碰公文,乖得讓人匪夷所思。
盡管法正自己一副安心養病的樣子,可是當諸葛亮從又從越巂送來軍報,我和董和權衡再三,終於還是決定送一份給法正,聽聽他的意思。見我送軍報來了,法正便請我坐下,在讓下人端茶送水的片刻裏便掃完了諸葛亮的信。看完了,他便對我說道,“如今南中大局已定,夫人可告訴幼宰不必太過操心,只是需確保南中糧草即可。只是眼下還有一事需得思量著。”
“哦?什麽事?”
法正緩緩說道,“吾以為,此時關將軍怕是已經渡過了漢水。”
☆、無懈可擊的結局
法正似乎在擔心關羽大軍的情況,但是我們一直未曾收到片言只字,他便是放不下心來也只能空擔憂。一直到了六月中,當諸葛亮田豫二人已經將叛軍一路逼至益州郡,我們這才終於收到了荊州來信。果然便如法正所想,三月下旬的時候關羽突襲北上,強渡漢水,開始向荊北進發。樊城的防守本就因為地形水情多有薄弱;三月又是陰雨連綿,道路泥濘不堪,守軍自然有些大意。關羽領三千精銳,繞過了漢水上的曹軍水軍主力,從襄陽城西的阿頭山腳下渡過河去,一路逼近樊城,故作孤軍深入姿態,終是引得樊城守軍出戰。關羽自是早準備好了,碰上敵軍後先是退,一路退到漢水邊的丘陵這才回頭一戰,一氣將追擊而來的五千守軍全部殲滅。他領人施施然原路退回漢水南面的時候,龐統也已領著待命已久的水軍也發動全面攻擊。這一仗直打得曹軍暈頭轉向,毫無還手之力。關羽片刻不停,率三萬大軍一鼓作氣一路北上;荊北士民多有響應,待到了五月中,漢水北面諸城皆降,而戰線也已經推到了當初劉備駐守的新野。
到了新野城下,關羽卻是愈發得心急了——他竟然令龐統分了一半的兵力西去奪上庸、房陵兩城。當初我們靠著馬超這支意想不到的神兵入主漢中,曹操也沒閑著,在最混亂的時候渾水摸魚,把靠近南陽郡的上庸房陵兩城撈去了。那時我們手上一堆頭疼事,哪能去煩上庸房陵,也只能鞏固一下西城的防守。如今關羽北伐,要取上庸房陵也是自然,至少要把我們的地盤連起來,再開一條道出來。
可是他這戰線也拉得長了些吧?這軍報看得我心下頗是不安,好幾次擡頭看法正臉色;偏偏法正只顧著喝藥,臉上什麽表情也沒有。待我讀完軍報放下了,法正也放下了手中藥碗,沈聲問我道,“夫人以為如何?”
“這…”我遲疑了片刻,終是說道,“關將軍為何分兵?難道是新野防守薄弱,他覺得有希望同時將房陵和新野都拿下?我總覺得他這戰線拉得長了點,若是兩邊城下都被困住了,是不是有些兇險?”
法正卻是搖頭,說,“若新野防守薄弱,士元當不會分兵,應是全力先攻下新野,再以新野為後方據點西去或是北上。既然士元與關將軍分兵,那只能是曹公的援軍到了新野。”
我兩份膽戰心驚地說道,“關將軍一共也就三萬兵,分掉一半就一萬五千人了。曹軍援軍若是到了,人數肯定不會比一萬五少吧,還有城池可守。這一仗卻要怎麽打?為什麽關將軍不先集中力量擊退曹公的援軍再說?”
“因為上庸距南鄭甚遠,離襄陽便近了許多,”法正答道,“若不西去,唯恐曹軍兩面夾擊。”
“可如今就算能避開曹軍西北兩面夾擊,但豈不是更容易被南北兩面夾擊?”這話脫口而出,就連我自己都楞了一楞。
“哦?”法正坐直了些,目光炯炯地看著我,“夫人何意,可否一一道來?”
我呼了口氣,理了理思緒,說道,“法先生當初定下的計策,不是想叫江陵空虛,防守力量放在四周麽?江東若有偷襲荊州的意思,便放任他們入江陵,再從江夏北面和長沙反攻,切斷江上來往,殲滅襲荊州的江東軍。既然定下了這計劃,也是說在我們看來,江東很有可能來找我們的麻煩。我們其他的準備都很妥當,可是關將軍他是否清楚這個計劃?而且,若是曹軍聽聞江東兵馬斷了關將軍的後路,一定越戰越勇,而關將軍豈不是很危險?到那個時候,龐先生再從上庸那邊回軍,是否來得及?”
這一次法正沈默了很久。最後他長嘆一聲,伸出一只瘦骨嶙嶙的手扶住額頭。“此事,”他說,“正亦無解。”他吸了口氣,又靜了片刻,這才說道,“我等的荊州籌劃,士元自是清楚。他仍這般分兵,可見或許江東還無甚動作,亦或許戰況至此不得不分兵。正也未想到關將軍竟能這般順利。只嘆他如今愈是順利,江東若有動作,這便愈是危險。”
我們兩都沈默了。枯坐了好幾分鐘,我又是小聲問法正道,“那麽法先生以為眼下關將軍應該如何是好?是不是要給他們寫封信過去,提醒一下?”
法正思索半晌,終究是緩緩搖了搖頭。“便看這軍報中片言只字,吾又能有何計謀?”他嘆了口氣,“士元兄身在荊州,親臨戰場,自是看得更為清晰。吾遠在千裏之外,隨意妄言,唯恐反倒給士元兄添亂。”過了兩天法正仍是送出去一封書信,卻是送往關中的。
說起來,關中傳來的軍報消息已經很久未曾變過了。他們已經在盤山一帶相持幾近一年,曹操卻絲毫沒有退兵的意思。他不退,劉備也只能死守。難道曹操他還沒感到 “雞肋”麽?再者,關羽在荊北打得天翻地覆,離宛城也就這麽點距離了,他就一點也不擔心?他為何——還不退兵?當初法正提出讓關羽北伐,也沒真想過爭奪宛洛之地,純粹是為了給曹操施壓讓他退兵而已。誰能想到,如今關羽已經快到宛城腳下了,曹操卻似乎毫不介意,死活不退兵。
難道他也在等什麽?可他又能在等什麽?除非他和孫權是一夥的,在等江東斷我們的後路。這個想法某一日突然就這麽跳入了我的腦海中,差點沒把我嚇個半死。
關羽北伐本意只是為了讓曹操退兵而已,法正當初是這麽和我說的。若是曹操和孫權遙相呼應,他自是不會退兵,就等孫權截我們的後路了。當然孫權截不斷我們的後路,因為我們排好了陣就等他來,可是關羽豈不是被困在漢水上進不能退不得?而關中那邊,劉備能否撐得住?還有,這一仗要打到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